单身贵族俱乐部到底怎么回事?
时间:2023-10-11  浏览次数:663

  “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当下,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发展中国家需要更多的外部支持以实现复苏转型。‘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新型全球化合作平台为共建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10月10日,安永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全球主管、“一带一路”主管周昭媚在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道。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据外交部消息,中方将于今年10月在北京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目前已有来自13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确认与会。

  周昭媚说,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走深走实,中企参与的项目覆盖领域不断拓宽,绿色和数字经济已成为中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落实“双循环”战略的重要抓手,也为中国携手“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再全球化”提供契机。

  十年以来,共建“一带一路”新领域合作稳步推进。10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十年以来,共建国家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健康、绿色、创新、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际合作空间更加广阔。

  同日,安永大中华区在北京发布“一带一路”十周年《引航》系列特刊——《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进展、形势与展望》和《共建数字丝绸之路进展、形势与展望》。两份报告分别从绿色和数字两大维度,梳理了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共建国家在绿色和数字化领域的合作进展、成就和趋势,同时分别总结了部分中企参与建设的范例和经验。

  谈及绿色丝绸之路的进展,安永大中华区能源与基础设施咨询主管、大中华区碳中和主管,“一带一路”投资并购服务主管朱亚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自2020年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可再生能源就在中国对外能源合作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特别是在2021年中国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之后,这一变化尤为显着。此外,在交通领域,新能源车的占比也越来越大,不管是出口,还是在海外建厂。

  谈及数字丝绸之路的进展,安永大中华区科技、媒体与电信(TMT)行业咨询服务合伙人,“一带一路”数字化转型战略咨询主管邵荣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与中国自身经济结构的变化息息相关。与十年前相比,中国整个经济结构、在国际上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中国在全球合作中还是以成本、规模化为主打标签。但如今,中国企业正迅速往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在设计端和品牌端发力。在这个过程中,不少企业已经在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输出中国的技术和品牌。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步深化,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成为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议题,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白皮书显示,中国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签署《关于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2017-2022)》,与3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签署环保合作协议,与31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与超过40个国家的150多个合作伙伴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与32个国家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

  朱亚明认为,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化的现状下,发展绿色经济成为各国复苏计划及抢占未来几十年发展优势的重要动力和契机。绿色发展不仅是全球各国应对气候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社会少有的能够达成普遍共识的关键领域。中国积极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也体现了对于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与担当。

  安永在有关绿色丝绸之路的报告中重点聚焦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消费和绿色金融五大领域。报告指出,未来,中国与共建国家将加速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发展,中国在绿色转型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成果也将成为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谈及绿色丝绸之路面临的主要挑战,朱亚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大部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都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伴随着未来城镇化、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囿于绿色技术能力有限、对传统能源依赖程度较高,碳排放量必然还将进一步上升,使得绿色转型发展面临瓶颈。

  不仅如此,他认为,很多国家还面临地缘政治方面的挑战,再加上有些国家政局动荡、财政空间有限、经济不确定性高,这给绿色项目带来很大压力。此外,绿色金融的内容还不够丰富,特别是商业效益不够高,再加上成熟的绿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相对有限,难以支撑绿色经济的大规模发展。“这些都需要大量政策上的支持,以及市场的培育和金融的支撑。”

  “未来,绿色丝绸之路的推进既要控制碳排放,坚持绿色发展,也要平衡经济效益,带动东道国经济发展。一方面,中企可以积极拓展低碳、绿色技术输出带来的海外产业机遇;另一方面,中国还需加强与共建国家绿色标准对接,推动构建具有创新性的‘一带一路’绿色标准体系。”朱亚明说。

  过去十年来,“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亮点纷呈。白皮书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与17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30个国家签署电子商务合作谅解备忘录,与1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关于加强数字经济领域投资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不仅如此,中国积极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数字交通走廊,多条国际海底光缆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构建起130套跨境陆缆系统,广泛建设5G基站、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智慧城市等。

  当前,面对世界经济复苏、国际格局重塑等挑战,各国加快政策调整,聚焦科技创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产业链重塑,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邵荣说,在企业层面,从能源、交通到消费品、娱乐等产业,均面临转型需求。数字化作为未来主要的创新枢纽之一,不仅为企业应对业务复杂化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为新全球化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此背景下,他认为,数字丝绸之路是推动“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引擎,不仅推动中国技术及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同时充分利用中国的市场、技术优势,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加快东道国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提升当地的数字化能力建设。这将有助于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差距,为区域经济、贸易的纵深发展提供支撑。

  安永在有关数字丝绸之路的报告中集中梳理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供应链、智能制造及智慧工程、智慧城市、跨境电商和数字文娱五大领域。报告指出,未来,作为世界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国将继续拓展、深化国际合作,推进数字丝绸之路的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邵荣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仍有多重挑战:在法规和政策方面,需要各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参与构建一个可协同但又有差异的法规和政策指导;在数据安全和隐私方面,需要各方针对大国博弈带来的地缘政治风险、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以及网络攻击、窃密和监控等恶性事件做出应对;很多发展中国家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基建成本高昂,数字化人才匮乏,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克服数字鸿沟;此外,针对金融风险,尤其是跨境数字支付和数字金融服务,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跨境监管合作机制和风险管理协同机制。




上一篇: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丨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下一篇:有关仆(pú)庇(bì)详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