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看自贸】创新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贷款助力云南生物多样性可持续
时间:2023-06-13  浏览次数:663

  编者按:6月13日,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召开制度创新新闻发布会,发布新一批制度创新案例,围绕云南“资源、口岸、园区”三大经济,涉及绿电园区、中老铁路、数智口岸、知产服务等领域。

  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市场监管分局聚焦企业真实需求,完善政策配套,搭建服务平台,针对传统知识产权质押“少(种类少)、慢(放款慢)、差(服务差)、费(成本费)”的弊病,扩大知识产权质押普惠面,优先选择“刚需、小众、高频、关键”种苗类企业为试点,通过政银企联动,推出“知产质押再担保”模式,成功落地全省首笔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贷款。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题,迅速推动“知产”变“资产”“专利”变“红利”,为云南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开辟新路。

  一是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以“昆明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试点示范园区”为抓手,先后引进知识产权服务、评估、担保等服务机构,建立质押融资需求响应机制,构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为片区企业、金融机构提供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合同备案、质押转让、供需对接等闭环服务。

  二是强化政策保障性供给。出台昆明片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支持知识产权发展措施》,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企业给予贴息、评估、担保、保险等政策支持。

  三是创新质押标的与形式。改变常规以专利、商标等单一质押物融资做法,针对复杂型、专业化、小众化的农技型企业,以植物新品种权做为质押、担保公司连保的组合融资模式,实现了云南以植物新品种权作为质押物贷款“零的突破”。

  一是拓宽了种企融资新赛道。经过前期服务和第三方评估、担保,金瑞种业以3个植物新品种权质押,成功取得华夏银行昆明分行500万元融资授信。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贷款的落地,开创了农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业态。截至目前,同类项目惠及企业18家,质押额2.5亿元,质押物涉及专利权、商标权、植物新品种等。

  二是赋予了资源经济新动能。打破了传统固定资产抵押的融资模式,为全省农业科技型企业以及区内各类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提供了示范借鉴。

  三是催生了服务贸易新业态。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贷款将极大拓展相关产业的服务贸易内涵,例如种子资源库数据提供、知识产权甄别、资产评估担保,风险控制、交易撮合等市场新主体和新业务将迅速发展。




上一篇:为大健康产业揭开了时代新篇章   下一篇:正确佩戴安全头盔规范使用安全带能够将交通事故死亡风险降低60%至7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