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之公民基本权利
时间:2023-09-21  浏览次数:663

  在备考事业单位过程中,宪法这一个科目是不可忽视的,重在识记,整体考查难度不大,题目较为简明,容易理解。宪法内容主要涉及国家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国家机关职权等,今天主要带领大家学习了解公民基本权利这一部分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小伙伴备考有一定的帮助!

  公民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同等保护的权利,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中公解读】(1)指的是适用法律的平等,不是立法、执法的平等。(2)平等不等同于一样,指任何人在法律面前都没有特权。(3)我国追求的是实质上的平等,而不是形式上的平等,允许存在合理差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中公解读】(1)中国公民指的是拥有中国国籍的自然人,华侨属于中国公民,也享有相关权利。(2)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与精神状况无关,因此精神病人符合条件同样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3)享有选举权不等同于行使选举权,精神病人经选举委员会确认,不计入选民名单。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中公解读】(1)信仰宗教与不信仰宗教都是自由。(2)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而不是所有的宗教活动。(禁止公开传教)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中公解读】(1)紧急情况下也不得直接逮捕,必须持逮捕令或逮捕证方可逮捕。(2)先行拘留不等同于先行逮捕,紧急情况下可先行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3)物质帮助权: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中公解读】(1)劳动者不等同于公民或者人民,因此不能表述为公民或者人民享有休息权。(2)灾民或者家庭贫困者不享有物质帮助权。

  【中公答案】C。解析:①、③正确。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表明我国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即在守法和司法上的平等。②错误。我国公民有共同的基本权利,也因身份、职业的不同享有各自不同的权利。④错误。立法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项职权活动,公民有平等地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利,但没有立法权。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上一篇:傲雷粉丝庆祝活动2023O-FanDay将于9月16日启动   下一篇:ChatGPT抄书被告!《权游》作者等17位作家起诉Open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