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余庆:讲好红军故事传承红色文化
时间:2023-06-26  浏览次数:663

  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一座座纪念馆,一个个故事,见证着革命战争年代让人难以忘怀的峥嵘岁月,传递着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革命文物是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入新时代,很多革命文物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积极挖掘革命文化内涵,深耕红色旅游,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结合,提质特色产业,打造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红色引擎”,取得实效。

  日前,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涉及31个省区市228个市988个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评选原则是“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国家统筹、区划完整”,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根据地为主体,统筹考虑红军长征、西路军、东北抗日联军的革命史实和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新疆人民的革命活动,坚持以革命史实为基础、以党史权威文献和中共党史研究最新成果为参考、以革命文物为依据,确定片区共计22个。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部分区县,采访推动革命文物“活起来”的带头人,探访推动文化和旅游“融起来”的创新举措和亮点经验,以飨读者。

  贵州余庆县,这座鲜为人知的小县城,却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不可缺少的一站。从遵义会议到廻龙渡、从廻龙渡到长征胜利,红六军团红军烈士的鲜血染红了余庆这块土地,浇灌着余庆的一草一木。

  作为红军强渡乌江第一渡,廻龙场红军强渡乌江战斗遗址位于乌江风景名胜核心区红渡,也是迄今中央红军突破乌江唯一原貌保存的渡口,是余庆红色旅游、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红色文化教育、党性教育的重要基地。

  在1934年10月至1936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红六军团”“红二、六军团”和中央红军红一、九军团长征三次转战余庆,红军足迹遍及全县,革命火种播撒8镇1乡1街道,留下了廻龙渡、万丈坑等彪炳史册的英雄传奇故事。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把百姓当亲人,播撒着革命火种;群众也协助红军筹集粮食、物资等,浓浓的军民鱼水情都是珍贵的红色记忆。

  时至今日,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抗战故事与遗留下来的革命遗迹成为了当地最珍贵的财富,红色精神熏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余庆人。这些红色资源也为余庆县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当地抓住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机遇,促进“国防教育+红色旅游+党性教育”深度融合,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品牌效应,形成特色产业链,助力脱贫攻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转换,打造一个富有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小镇。

  余庆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徐毅如数家珍地介绍,余庆早在1978年就开始发掘保护红色文化遗址。现有龙家万丈坑、松烟麻窝洞、关塘木岔、乌江迴龙渡等全国革命遗址6处,在团结水库旁、龙溪镇、构皮滩镇、大乌江镇、敖溪镇、龙家镇、松烟镇都建有红军烈士陵园。

  廻龙场红军强渡乌江战斗遗址内,矗立着一座雄伟的主题雕塑“突破乌江”。雕塑高19.35米,寓意红军1935年突破乌江,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一段激烈、火热的岁月,更多的是传递出革命先辈不畏艰险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徐毅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这座雕塑,每天都能听到红军当年突破乌江天险的故事,但他的感受一天比一天深刻,“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红军战士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军民一心,不怕牺牲,英勇前进,顺利突破了乌江天险北上遵义,这样的革命精神我们要辈辈代代都传承下去。”

  近几年来,余庆对红色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回报也十分可观。中共余庆县委党校电教信息科科长解增友是廻龙渡遗址兼职解说员,他自豪地介绍,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余庆县各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14.84万人次,其中,红色旅游2.09万人次,乡村旅游10.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4亿元。“红色旅游,已经成为了余庆县旅游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当地的人民群众正享受着红色资源带来的红利。”解增友说。

  红渡村,因中央红军在此强渡乌江而得名,村里引进公司进行“旅居农家”一体化建设,发展红色旅游。“我们喜欢带着孩子选择来红渡景区,带孩子来缅怀革命先辈,感受革命先辈们在乌江河畔艰难的浴血奋战,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让孩子感受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来自贵阳的刘女士这样说。红渡景区年接待游客45万余人次,红渡村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的不足3000元,提升到了2019年的9000多元。发展红色旅游,给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村里面没有发展路子,只能出去打工。现在,看到家乡一天天的变化,让更多外出打工的人抓住发展机遇,大家都回来创业,开农家乐搞副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谈到村子里的新变化,红渡村开农家乐的村民张师傅脸上掩不住的笑容。

  尝到了发展红色旅游的甜头,余庆不断创新方式,传承富有特色的余庆红色文化。当地结合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以“传承红色基因、挖掘红色文化”为主线,启动系列系统文化研究课题和项目、校本教材开发等工作,理论研究为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此外,余庆正依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多措并举,通过成立工作专班、建设指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细化量化责任、项目建设、红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式着力打造高标准、高规格的廻龙场突破乌江纪念园,让“红色基因”通过旅游代代相传。纪念园建设项目,占地约160亩,项目总投资为15255.58万元,建成后将带动当地红色旅游升级发展。




上一篇:增值税:3个点专票和13个点专票的区别有哪些   下一篇:“专本”和“普本”的区别专本真的有必要吗?过来人告诉你